塞尔维亚篮球,如何培育出约基奇这样的世界级球员?他们,或许正是中国篮球学习的“典范”。
尽管约基奇领衔的塞尔维亚队在与阿根廷的较量中遗憾败北,但他们的梦想并未就此破灭。从本届世界杯的赛场上,我们看到了塞尔维亚篮球的真正魅力——那便是他们出色的青训体系、成熟的联赛分级以及先进的团队篮球理念。
在巴尔干地区,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:“若想夺冠,先给塞尔维亚人一个球。”博格丹诺维奇在FIBA的舞台上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。
“训练,才是篮球的灵魂”
12岁起,每周训练两次,比赛一场;13岁,每周训练三次,比赛一场;14岁,每周训练四次,比赛一场;15岁,每周训练五次,比赛一场;16岁以上,每周训练五至六次,比赛一至两场。如果一位塞尔维亚孩子加入当地篮球俱乐部,这就是他们必经的训练之路。为何训练量不断增加,而比赛场次却几乎保持不变?这是因为,塞尔维亚篮球界有一句经典的话——“训练永远比比赛重要。”
正如塞尔维亚国青主帅马里奥·史蒂夫诺维奇所言,每周的比赛只是检验训练成果的“考试”,而高频率的训练才是他们篮球水平提升的秘诀。全国数百个青少年篮球俱乐部,每个俱乐部都有多个梯队,几乎覆盖了所有适龄篮球少年,让他们有机会和同龄人一起训练,提升技术水平。
有趣的是,塞尔维亚篮球教练在教授15岁以下孩子时,不让他们使用联防和挡拆。不用联防,是为了让他们学会直面防守漏洞;不用挡拆,则是为了锻炼个人技术,提高个人能力,为日后决定比赛的能力打下基础。
这种以高强度训练为基础,高质量比赛为铺垫,从区到市再到全国层级递进的青训模式,为塞尔维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篮球天才。从这样的体系中走出的运动员,往往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出色的基本功。
完善的国内联赛,防守至上的理念
塞尔维亚面积不大,人口不多,但各级别篮球联赛却非常完善。联赛分为多个档次,从职业联赛到半职业联赛,球员收入各异。其中,KLS联赛是塞尔维亚本土最高级别的联赛,类似于CBA和NBA。
KLS联赛共有14支球队,从10月开始到次年4月结束,最好的八支球队进入超级联赛(类似季后赛)。这样的赛制,让顶尖球队能够得到更多锻炼机会,更容易为国家队输送优秀人才。
塞尔维亚篮球崇尚整体,稳扎稳打,防守凶悍。与NBA动辄高分的情况不同,他们的比赛得分并不高,一般在60分以下。这并非因为他们水平不行,而是因为他们崇尚团队,依靠团队来组织进攻和防守。
或许,中国篮球没有塞尔维亚球员这样天生的身体素质,但他们的训练强度、青训模式、团队防守却是中国篮球最好的教材。